;
杨炯颔首道:“卢夫子的课越来越少了,听说来年卢夫子可能就要在朝中为官了,就不能在崇文馆讲学了。”
\n
骆宾王道:“在下更想去文林馆。”
\n
“科举及第之后才能去文林馆听课,现在就别想了。”
\n
“我们只要去支教,也能去文林馆听课。”骆宾王的眼神中带着斗志,道:“我今年一定要考过崇文馆的考试,我就能成为支教的夫子。”
\n
杨炯道:“我打算先去游学。”
\n
游学之风大概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的,其实在贞观年间游学之风才有重新起复的苗头,而且能够游学的多数都是高门子弟,或者是世家子弟,就像是卢照邻夫子那样。
\n
寻常人家的孩子想要游学走遍各地,还需要考虑会不会在半道上饿死,更不要说遍访天下名仕了。
\n
自李唐一朝的支教兴盛之后,如今的游学之风已被支教之风取代,学子们只要参与崇文馆支教,便可以去各地支教,也就成为了游学的一种方式。
\n
而当朝中录用的绝大多数年轻官吏,都有支教经历,有了共同的话题。
\n
支教代替了游学,与游学的昂贵与风险相比,学子们参与支教之后既能够得到官府保护,还能够得到月钱,回来之后还能当官,朝中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支教很自然而然地取代了游学。
\n
骆宾王觉得杨炯爱好中古游学之风,来度过他的游学生涯,怎么看都有些不合适。
\n
再者说,如今还活着的名仕有多少?
\n
东夷大儒谷那律老先生,他两年前就过世了。
\n
至于现在的名仕有多少沽名钓誉之辈,若杨炯游学拜在那些名仕门下,会不会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