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入世的信仰,倒有些大海对面,明国儒学的特点了。那这石崖的顶端,又是谁呢?”
“嘘!不可说,不可说!这石崖的顶端,可是一位真正的‘知见圆明者’。哪怕不是在世的‘觉者’和‘觉有情’,至少也是开了‘佛眼通’的大阿罗汉…我从东海归来,这沿途的万里,包括和国的一切,可都在这位‘知见圆明者’的预言之中啊!…”
提到那位“真实不虚”、“切实存在”的主神先知,龙造寺家弘的脸上,浮现出由衷的畏惧与忌惮,连名字都不愿意提起。他停下话语,默了片刻,才拿出随身的《阿利经》,不自觉的放低了声音。
“主神庇佑!觉慧僧正,实际上,我看这胶人的信仰之道,古风极厚。犹如莽荒中染血的枯木,过刚、过简而易折。而现在,这枯木能够逢春,抽出新芽万里,却是全凭这位‘知见圆明者’十几二十年的立言、预言与传教!这一位尊者,哪怕不是开创释教的释迦如来,也至少是创立天台密宗的始祖,是最澄上人这样的人物!…虽然难以置信,但他恐怕确实是一位,宿慧转世的在世法王…”
“佛祖啊!这支黄金部族的信仰领袖,竟然是一位知见圆明者?一位佛眼通的大阿罗汉?甚至是一位宿慧转世的在世法王?!这种末法之世,竟然还会有大觉悟者存于世间吗?…”
觉慧大和尚蹙起眉头,心中实在难以相信。但他看着龙造寺家弘真实敬畏的神情,沉吟许久后,也从怀里拿出一本翻出毛边的《阿利经》,笑着道。
“这半年来,我闲来无事,也常翻阅这本东海经文。原以为这经文‘通俗平易’、‘义理简约’、‘因明未证’,或许有许多可以改进和增补的地方。但现在看来,怕是其中‘微言大义’,或是‘翻译不明’,是我没能品出‘东海大阿罗汉’的宿慧真义了…”
“呃…想来确有可能。祖祭司艰难西渡而来,所带的经文并不多…而东海流传的‘真经’,恐怕是没那么容易传来吧?…”
听到大和尚的话,龙造寺家弘神色微妙,脸上的表情也有些变化。对王国祭司们必读的《阿利经》,他反复读过许多遍。只是这经文里的义理论证和因明逻辑,和之前读的佛经相比,差距确实是很大,通俗简易到让他怀疑。
但面对那些淳朴无畏、信仰狂热的胶人武士,龙造寺家弘也不敢多说什么,只是心中暗暗腹诽。他尚且有这样的感觉,对佛学精深至极的觉慧大和尚来说,这《阿利经》读起来,那就更是“我上我也行”,“不如让我来写了”。而判断出东海祭司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