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国来见朕,说翰林院有一良才献上一策,可解淮水农田被毁之局。”
\n
“果有破局之法?不知是何手段?”赵都安佯作好奇。
\n
徐贞观隐隐“呵”了一声,意味难明吐出八个字:
\n
“以改兼赈,两难自解。”
\n
以改兼赈!
\n
得益于前世吃皇粮时,身为大秘的见多识广,以及古装历史剧的阅片经验,赵都安轻易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n
当前局面大概如下:
\n
朝廷试图推动改稻为桑,但执行出了问题,造成大批灾民的出现。
\n
翰林院的某位高才,认为灾民食不果腹,可以令本地豪绅,以粮食购买被毁的田亩。
\n
如此一来,灾民有了粮食,豪绅也可与官府合作,推动改桑,一石二鸟,即所谓的两难自解。
\n
猛地听上去,似乎一箭双雕的妙计,然而在赵都安眼中,就纯纯是脑子有坑才能想出的法子了……
\n
堂堂相国会察觉不到这法子的问题吗?
\n
他从不敢低估古人的智慧,那为什么李彦辅会来上奏?
\n
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还是说……
\n
突然,赵都安想起了一个细节:
\n
李彦辅所属的“李党”为江南士族集团,而淮水正处江南地界,当地士绅得利,便是“李党”得利。
\n
且徐贞观继位后,对“李党”呈持续打压态势。
\n
有点意思了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