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言官行谏言之责,他们之中多数都是些古板、极看重礼法的老臣,他们官职不高亦无实权,但弹劾起来却从不看那些虚名。
\n
从前萧璨掌管御史台,成日里没少被他们追着参奏,也是到了后来温燕燕、殷绰、晏秋山以及江淮水患,桩桩件件的实绩做出来,那些古板老臣才对萧璨改观。如今晋王以同样的情形获得权柄,甚至比从前萧璨当上御史大夫的理由还要荒唐,他们这些人自然不会嘴下留情。
\n
可今时不同往日,晋王亦与和雍王不同。
\n
萧璨从前虽说也是一副任旁人如何指责全当没听到的模样,可到底从不曾将气急败坏拦着不让往御前送折子,有时攒得太多了,天子顾及朝臣,也会在早朝时申斥那么几句。
\n
众臣本也是习惯了,心里清楚天子心意哪有那么容易转圜,可万万没想到今时今日竟会被全数挡回来,参奏的折子都没法过御史台和通政司两道坎儿,更不要说递到天子跟前了。
\n
这世上就没有不透风的墙,压奏折这事只能瞒得了一时,时日久了,自然有言官御史察觉到不对劲,在大朝时向天子直言进谏。
\n
然而萧栋这次是打定主意要护着晋王,对百官谏言也是置之不理。
\n
得意的自然是晋王,名利双收之余他还得到了萧璨原本的王府作为自己的新府邸。
\n
有了天子撑腰,晋王自然迫不及待大摆宴席,广邀皇亲百官,以彰显自己如今的恩宠,襄阳侯府也在受邀之列。
\n
送帖子来的是晋王萧季的心腹管事,那人态度倒还算恭谨,只是提及请裴玉戈务必赴宴时,刻意顿了顿才道:“我家王爷听闻世子素来不喜欢这些热闹场合,又怕您还介怀半年前的误会,不肯给他这个面子,便嘱咐小人务必转告世子。王爷如今是陛下跟前的红人儿,世子所求,王爷都能令您如愿。”
\n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