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的时间就能打出一口井来。
可是在大明朝,想要挖一口井却没有那么容易。
首先就是地下水源的位置并没有那么好确定,掌握了一些勘探技术的人往往会把勘探技术当成传家的本事,甚至有传男不传女,传婿不传媳的说法。
其次就是没有后世那么方便的机械,想要挖井只能纯靠人工。
有的挖井方法是风水先生们先找到一处水源,然后青壮们轮换着用铁锹和锄头挖土,用扁担把土挑走,等挖的深些了,还要用绳子往上拉土,井底也随时有可能会塌方,风险系数很大,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把人埋进去。
还有一种挖井方法是整个村子甚至附近村子的青壮们都一拥而上,在风水先生测定的水源那里开挖,挖成一个大坑,在快要挖到地下水的时候先用砖头围出一个稍微高点儿的井,然后再挖井里的土,直到挖到地下水之后再一点点的把井往上砌,最后还要把之前挖的土方全部回填。
两种挖井的方法各有优势,前者的优点是用到的人少一点儿,缺点是风险比较大,后者的缺点是用到的人会很多,优点则是风险相对较小。
也正是因为挖井如此困难而且有极大的风险,所以才会有吃水不忘挖井人的说法。
至于剩下的像修水渠、挖水库这两种方法,虽然没有什么危险性,但是跟第二种挖井的方法一样,修水渠、挖水库也需要动用大量的青壮而且耕时日久,根本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
而且修水渠、挖水库也不是光干活就行,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得有水——既然没有多少雨水,水库就没办法自然蓄水,想要蓄水,就只能靠老百姓用扁担挑水,用牛车拉水,总之就是用各种办法先把水库给蓄满。
除此以外,还要确保水库能存住水,要不然百姓一边往水库里挑水,水库里一边往外漏水,最后不还是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