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说一,在朱皇帝的妹子和标儿都活得好好的前提下,朱皇帝更多的还是偏向于朱重八,而不是偏向于借着蓝玉案大开杀戒的朱元璋。
哪怕是现在看高启和魏观两人已经十分不爽,朱皇帝也只是在坤宁宫里疯狂吐槽。
甚至朱皇帝的主要吐槽目标都不是魏观和高启。
然而马皇后却拿着奏本晃了晃,笑着说道:“这次,你可不能高高举起,再轻轻放下。”
朱皇帝微微一怔,问道:“为何?”
马皇后脸上的笑容慢慢隐去,“因为苏州府的百姓,上奏请求魏观留任。”
要是魏观像自家那个好女婿以及他的那些学生们一样,在苏州府大兴社学、县学和工坊,再大力疏浚河道,修整道路,让老百姓多几条赚钱的路子,苏州府的老百姓上奏请求留任倒也正常。
问题是魏观自从去了苏州府之后,唯一能够称得上务实的就是尽改陈宁所为,不再“为官苛刻、横征暴敛”,所谓的建黉舍则是跟定学仪、订经史、行乡饮酒礼这些事情挂钩。
站在任何一个正常的皇帝的角度来看,学仪、经史、乡饮酒礼这些事情不都应该是礼部来修订?
一个知府,跟一群乡绅搅和在一块儿,把手伸到学仪、经史和乡饮酒礼这方面,你想干什么?
比如说自家那个好女婿,最低的官职是宁阳知县,最高的是一品瀛国公,中间还有众一品的驸马都尉以及正四品的登州知府,但是他什么时候去折腾这些了?
他就只是不停的修学校、修路、修桥、办工坊、劝课农桑。
虽然那个混账东西所谓的劝课农桑就是躺在田间地头上喝茶。
说白了,魏观这个知府老爷是一点儿该干的事情没干,不该干的几乎全都沾了个遍。
至于说百姓联名上奏,请求魏观继续留任?
马皇后呵的冷笑一声,说道:“青天大老爷的戏文看得多了,百姓给送万民靴、万民伞的戏文也见得多了,可是你见过哪个地方的百姓会阻拦他们的青天大老爷升官?”
朱皇帝嗯了一声,随后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竟然接了一句:“就算是宁阳县的那群响马,都干不出这么不靠谱的事儿来!”
被朱皇帝这么一说,马皇后差点儿没笑出声来。
据某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皇帝亲口所说,当初他一到宁阳县,就被宁阳县的老百姓错成了御史一类的官员,然后,宁阳县的那群老百姓就威胁他,敢祸害他们大老爷,整个宁阳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