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会不会很凑巧地接了这档子跑腿的差事。
如此大才,
在都察院衙门里待了三年,这詹徽居然就没发掘出来?
而且年年考评还都是中。
看来朝堂各部还是再找机会整治整治。
他又提笔,在白纸上写下“各部”“整治”。
然后继续往下看。
【下午巡视的时候,我发现这卷子摆放也是很有讲究。】
【他们把南方的卷子放在南侧张榜,北方的卷子放在北侧张榜,】
【正好是对应了南北榜!】
【南北双方的“骂战”此起彼伏。。。带出地域攻击的言论,】
【这样的言论,听上去让人非常不舒服,】
朱元璋气得手直发抖,
此刻他恨不得马上把经办张榜事宜的官员直接砍了。
看底下这些人干的好事,
居然把南北举子的卷子分开两边放,
这些样明晃晃地给咱搞南北对立,
这茹瑺还有脸跟咱说一切井井有条,
朱元璋又提笔将“南北榜”写在纸上。
他继续往下读。
【操着北方口音的老夫子,资深大儒开始。。。发声了。】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文章的好坏,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
【会有更多的学者大儒出来点评卷子,】
【到时候舆论就会再度起来,压力就会返回到朝堂之上。】
【只希望老朱这几天能吃好喝好,过几天有的受了。】
朱元璋合上了日记本,将它放在桌上,
提起笔写下“文章标准”“舆论”等字。
如果说看日记前面的内容,他的感受是愤怒的话。
那么最后一段让他给他的感受是忧虑,极度的忧虑。
好坏的标准不一样?
这些有声望的北方儒生都过来看卷子,
他们一致说某些北方举子的卷子好,
那咱是听,还是不听?
这林豪写的没错,这舆论马上就要返回来了。
叫咱好吃好喝?
这厮着实可恶,希望咱吃好喝好,
你倒是写出个解决办法啊。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又拿起笔,在刚才“南北榜”三个字,后面又补写了一个“案”字。
他又拿过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