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特殊事件依旧还是像现在这种情况,在海外得不到控制,在尉来这种大量囤货的情况下,其他的企业依旧还是会继续受到影响。
\n
“整车拼的不仅仅是车企的制造能力,更加是供应链的整合能力,我们在2019年收购了国民技术,目前在车规芯片供应链方面的整合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
\n
byd布局igbt是在2004年,直到2018年才实现量产igbt 4.0,耗时14年,去年byd分拆了半导体,今年的mcu已经实现了量产。
\n
这是byd除了电池之外,最有竞争力的一点,也是一众车企最为羡慕的一点。
\n
尉来要实现byd的这种量产,短期之内基本不可能,依旧还是要依赖于外部供应商,但是量产基本性的车规mcu,用来替代博世esp芯片的低端功能,还是问题不大的。
\n
无论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还是资本并购的整合,在收购国民技术之后,这些都没有停止过,国民技术目前已经完成了消费级/工业级mcu升级至aec- q100车规标准。
\n
利用现有产线投入升级的车规产线,洁净度,工艺控制也都已经达到了标准,虽然先进制程还没有,但成熟的制程还是有的。
\n
“到今年年底,国民技术可以实现如车窗控制,座椅调节芯片等基础车规mcu的量产,在低端替代方面,我们做到了。”
\n
没错,今天的这个专访,除了给这一次的收购做个总结之外,最大的一点就是基于目前芯片荒的背景下,檀锦程需要给尉来的消费者打一针强心剂。
\n
国民技术,北仓工厂,很久之前收购,养在地平线的英飞凌国内团队,这三者做到基础性的替代,是没有问题的。
\n
尉来在芯片供应链自主上要走的路还很长,但迈出第一步同样很重要。
\n
(本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