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只不过时过境迁,人终究会变。越站得高,心就越硬,文老太傅见证了太多人和家族的起起落落,终究还是站在了权势的漩涡之中谋事谋心,与圣贤之道相去甚远。
\n
“再者此事事及大渊底蕴、文士尊严,姑娘说若再作假,便当真辱没了那些文士。”
\n
看出了这少年的不满,卢青山继续道:“时飞白已然胜了那许多场,即便输了这一场,他名声已然大显,有他在立国,亦算是为立国打响了名声。”
\n
这个理由倒让少年勉强能够接受,方点了点头,又拿起一旁的果脯咬了一口。
\n
“莫要看这小子年纪小,毕竟是苏瓷一手教出来的,性子可不是那么好相与,你仔细着些对待。”卢青山忽然想到了临出发前阿宁叮嘱的话。立国这位小皇帝,年幼时便经历过两次宫变,性子反复,此番若不是阿宁拿出了足够的诚意,这小皇帝恐怕反手就将几人的计划抄送给了大渊帝宫。
\n
文史司在文氏的授意下回复了立国的国书,并将老太傅即将远赴立国的消息传递给大众知晓。出使之时,大渊不少文士自发护送老太傅前往立国,从上京一路南下皆不乏相送之人,至最远的边城,众人方才在关口处止步,直到老太傅的车驾缓缓驶出视线之外。
\n
文氏的出使除了文人学子,在贵女们之间亦有一番言论,先是庄太后将文书意唤去,言语间对文氏颇有赞赏,亦赞她入宫这些时日行事妥当,又探了探她是否有离宫的意愿。毕竟如今文氏名声正盛,文书意倒是能趁好接这个时机离开帝宫,回去做她的文氏嫡女,有祖父的这个光环在,文书意从前的那些事即便有人记得,也不敢再多议论。
\n
但文书意却并无离宫的意图,三两句便拂了庄太后的好意。庄氏看着低眉敛目的女子,只道她母亲即将入宫,放了她半日去陪陪母亲。
\n
待文书意离去,一旁的嬷嬷为太后呈上了银丝羹汤,见庄氏面色不佳,复开口道:“太后还是莫要为年轻人多担忧了。”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