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第11章
\n
转眼安城便已然是年节时分,城内外张灯结彩,就连内河道的摇船都打上了秀气的灯笼,经常能看到那些乘船的船家孔武有力地推着撑杆,而那撑杆之上便系着一只粉桃色的灯笼。
\n
这满城的欢腾倒也不全是因为年节,而是上京来了消息,朝廷颁布了惠商政策,并且决定在淮南三城设立商会,此后商贸之时,朝廷只治理,而日常管理则交由商会自行处理。
\n
话虽简单,事却不小。商贾一直不被认为是什么高尚的职业,即便如今的氏族手中或多或少都有些商贸关系,但在他们眼中,那些都是不配与自己同席的下等之人。这一点在上京氏族的眼中尤其明显。
\n
淮南虽也有不少氏族,因在权势上他们无法与上京相比,他们虽算得上富,却算不上贵,因此这些年一直安于一隅,没什么话语权。但如今,大渊有意提升商贾地位,并选择淮南作为此次重心,倒让人看出了点别的味道。
\n
追溯过往,上京氏族,尤其是张南巷中的那些之所以有如今的地位,其一便在于底蕴,大渊立国至今有多少年,他们的家族便延续了多少年,无论是礼、义,乃至学问,他们代代相传培养出不少天之骄子。
\n
但若说底蕴,淮南的氏族并不比他们浅薄,淮南的姑苏、关陵、牢哀等地极富盛名,如今的姑苏姚氏、关陵杜氏和牢哀的谢氏都曾经名盛一时,更别提还有当年的白氏。因此,在一些旧贵的心中,淮南并不比上京低一等。
\n
如今朝廷的惠商政策一出,倒是让人猜测,朝廷是不是有意要扶持淮南的氏族,与上京五城、平京和西平京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n
无论如何,作为首选的三城之一,安城主府是非常开心的,为此,今年年节休市都只让休了一日,乃至年节第二天安城的东、西两市便已经挤满了来往的人,分外热闹。而安城之所以会被选上是因为它与燕城一样临水,是古来的船运要道,也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