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呐,都没有完美的,戚继光也不例外——他被大明官场这大染缸弄得太会做人了。
\n
遇到大臣便动辄跪拜。
\n
一听文臣父母诞辰,便去寻文坛泰斗写诗作画拍马屁。
\n
遇事从来不争,推功揽过。
\n
这近乎于谄媚的姿态,也是很多人为戚继光不值的地方。
\n
如此会做人,自然有好处的,戚继光就因此极得自居高位者的好感。
\n
譬如时任总督蓟辽都御史刘焘、给事中吴时来、时任兵科给事中温纯,都在与戚继光不熟的情况下,或举荐或推崇过戚继光。
\n
其中刘焘还是贪污腐败落马的,都在临走前极力举荐戚继光。
\n
甚至王世贞、汪道昆这些文坛人士,都横插一脚,撰文传颂。
\n
至于其中有多少是来自于居高临下的点评,就不得而知了。
\n
而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n
太会做人,往往少了独当一面的气魄。
\n
朱翊钧都将总督刘应节调到了辽东,戚继光还是对其有些惧怕。
\n
皇帝都说了要磨砺京卫武学,戚继光仍有些害怕得罪勋贵。
\n
这是武臣地位所致的官场性格,媚上几乎是武官的通行证,朱翊钧肯定怪不得戚继光。
\n
只是不免有些感慨。
\n
朱翊钧想到这里,止住了思绪,摇了摇头,继续说着正事。
\n
其四其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2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