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因为先帝驾崩的缘故,今日杂事极多,廷议结束时,已经快午时了。
\n
毕竟是半大孩子,饶是朱翊钧强提精神,也难免有些萎靡。
\n
好在今日既然视朝,那就不用日讲了。
\n
“殿下,臣这就将票拟过的奏疏送至两宫。”
\n
冯保眼神示意了一下身后,两名小太监捧着的奏疏。
\n
按照开国之初的定制,官员奏疏一般是通过会极门的宦官或者通政司,送达御前,其中部分转给内阁议论。
\n
有了结果再抄送给各部各司。
\n
但华夏有史以来的惯例,便是人事侵蚀制度,成为新的制度,而后被新的人事侵蚀,往复循环。
\n
宰相是这样,三省是这样,刺史,总督,乃至于县城区区文吏,都是逃不开这种路数。
\n
内阁,自然也不例外。
\n
在经历过二百年演变至今,内阁的权势都在事实上,膨胀了数倍。
\n
尤其在世宗嘉靖皇帝二十余年不上朝,大行皇帝沉溺后宫,全权托政之后。
\n
无论是上奏,还是廷议,乃至批红,早就有了新的成例。
\n
别的不说,奏疏先送到御前,再抄送内阁这种形式,已然变成了先送内阁拟票,再送达御前过目。
\n
更甚的是,如今哪怕是皇帝下旨,不经由内阁拟票,在程序上就是不合法的。
\n
也就是所谓的中旨,乱命也。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