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官钱也就流通上了。
\n
但前者简单,后者就难了,国库未必能吃得住这个成本。
\n
“此言差矣。”
\n
一道声音响起,众人回过头去。
\n
却是兵部尚书殷正茂出列驳斥。
\n
别看殷正茂是个帅才,但在钱法上,也是一代专家——时人都戏称其经年贪污之下,已然入了财道。
\n
殷正茂浑然不觉,大着肚皮,中气十足道:“万侍郎莫要诓骗我等,我朝铸银,别说工本多出七成,便是翻倍朝廷都还有得赚。”
\n
朝廷铸钱,从来都是大赚特赚。
\n
嘉靖年间殷正茂参与过一次钱法的讨论,彼时他亲自算过,以工本银39万两,可得铜钱65000万文,价值银93万余两。
\n
基本上是两倍三成还有余的利润。
\n
万恭闻言,怫然不悦,但殷正茂这厮确实懂行,一时竟被堵住了话头。
\n
这时吏部左侍郎姚弘谟突然开口解围:“此一时彼一时,嘉靖四十五年,便停罢了云南铸钱。”
\n
“这些年零星炼铜,才能勉强度日。”
\n
“若是按陛下大铸新钱的意思,只怕还要复采云南铜矿,其中人力、转运、土司劫盗等工本,同样要算在其中。”
\n
内地取材和边境取材,成本自然要高出一大截。
\n
双方又你来我往数个回合,谁也说服不得谁。
\n
一时间这议似乎僵持住了。
\n
“万给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