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能够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的都是真正的高手。
\n
刘何平觉得,这可能跟李俞本来就是商业片大师有关。
\n
李俞太懂商业片了,知道片子怎么拍才能让观众喜欢?
\n
有商业片大师的能力,还要求较高的艺术审美才能做到这一点。
\n
刘何平也开了个玩笑调侃说:“李导,你进步的速度实在太快了,我感觉我在你这里以后都可以下岗了。”
\n
“不是,你刚才不是说了你一般不会恭维人吗?这不是就是在恭维人吗?”李俞立马回道。
\n
刘何平认真说:“实话实说罢了,谈不上恭维。”
\n
接着,李俞又把话题拐回剧本上:“行吧,我信刘老师的。
\n
既然你都说了这个剧本没有修改的空间了,那我就找专业的人过来帮我润色一下台词。
\n
历史片嘛,如果台词是现在的大白话会很出戏的。
\n
可是台词太复古的话,一般的人又听不懂。
\n
台词也要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听起来朗朗上口古风古韵的味道,还要让现代的人一听就懂。”
\n
这么多年过去了,这方面的天板仍然是《老三国》。
\n
没办法,那是现在很难超越的,当年为了拍好《老三国》,真的整个华国一整代的演员都去参加了试镜,剧本、台词方面的工作也是邀请真正的专家润色修改。
\n
说那是一部以举国之力拍出来的史诗级历史作品真的一点儿都不夸张,作品的很多方面都体现了当时华国影视制作的最高水准。
\n
很多方面的支持是现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