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里头,或许从前有过矛盾,又或许跟包国维有过争端。
\n
可终究为了同样一件事情聚集在一起。
\n
在生命面前,其余的矛盾都得重新搁置。
\n
大家群策群力,共同发表文章,四处奔走,宣传灾情,为江淮大水举办了轰轰烈烈的募捐仪式。
\n
当然也少不了沪市文艺界的名人。
\n
梅兰芳先生早就从美国巡演回来,正在准备筹办“国剧学会”,听到水灾之后,当即联系上包国维,愿意开展为期一个星期的义演,为赈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n
还有诸如周信芳、俞振飞等先生也加入了这场募捐之中。
\n
洪深作为戏剧理论教育界的泰斗级人物,自从拜师包国维以后,非但没有觉得这是耻辱,反倒是引以为豪。
\n
他发动戏剧学院的各个师生,共同为灾区民众义演,向着社会筹备相关物资。
\n
一时间,在短短一个星期之内,沪市以及各个南方地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募捐活动,比起历史上还要宏大上数倍。
\n
去岁,包国维就已经提出了治水的诸多办法,如今也派上了用场。
\n
“以工代赈。”
\n
“组织合作社。”
\n
“以各大学为中心,协助灾区救援治水。”
\n
“清理江淮流域淤泥。”
\n
等等一系列的计策。
\n
包国维联系上在杭城的褚慧僧,第一时间将这些意见,重新与他提了一遍。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