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今日所议之事,乃是为清退大户所占田地还与百姓。润物言及百姓生计,当官民不论出身,一并缴纳田赋。叔大又言,田赋当以田亩之数均之,此番自当再以岁在之年灾患丰欠朝廷裁定。如此,天下不论何人,再不论出身身份,当是王公大臣一体如黎庶百姓,皆需缴纳赋税。而避起错漏,自然是要将此笔田赋,归于田亩。如此,不论何人,只论田亩之数,核交所需赋税。于是,多田者当多交田赋,少田者则少交赋税,而无田者自不必再交赋税。”
\n
严绍庭和张居正两人皆默默点头。
\n
这也正是他们两人所想。
\n
中原历朝历代,虽然种种制度不同,可从来都是依着人丁来核算赋税。
\n
于是就造成了一个恐怖的现象。
\n
国家初定,人丁稀少,百姓皆耕者有其田,前朝大户也几乎都被扫清,于是国家呈现出一片祥和景象。
\n
可随着国家的发展。
\n
自然会有新的大户人家和王公权贵出现。
\n
这些人依仗功名身份,手中握有免税数额,又能以权谋私,逃避赋税。
\n
但一府一县,税赋是有一个额定总数的。
\n
比如应天府而论,若国初有十万亩地,国家征收这十万亩地的田赋,自然是正确的。但随着发展,这十万亩地里面有五万亩甚至八万亩都被权贵大户占了去,逃避了赋税。
\n
可朝廷还是要依照十万亩田地征缴赋税。
\n
那么出现的结果是什么?
\n
自然是余下的五万亩地或者两万亩地的百姓,承担起总数十万亩地的赋税。
\n
这也基本就是苛捐杂税的由来以及百姓负担日益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