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枢密院过一道,兵部再过一道,然后下面的各级官员也还得分一道。
\n
最终落到下面的大头兵手上的,不过十之二三。
\n
于是,就出现了当年元昊叛宋时,大宋官军的军械甚至不如党项人手里的军械的千古囧事。
\n
先帝励精图治,设立军器监,努力追赶,直到永乐城之战,才终于追上了党项人的军械水平!
\n
但,其他方面依旧如故。
\n
这就是西军将门们崛起的现实逻辑。
\n
朝廷的文官们,吃相太难看了。
\n
下面的武臣,想要养兵,想要养出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
\n
就得自己掏腰包。
\n
武臣自己掏腰包养出来的军队,自然是只属于这个武臣自己的私兵。
\n
种家军、姚家军、折家军,都是这么来的。
\n
而吕惠卿在河东,刘昌祚在鄜延路,以及如今熙河路的吕惠卿,则是靠着天子信任,钱粮直接发到他们手里。
\n
才养得起精锐敢战的选锋。
\n
但是,这些人的问题在于——虽然兵是养出来了。
\n
但很容易出现人亡政息,人走茶凉的窘境。
\n
一如当年,范文正公在陕西拣选出来的那几支敢战精锐。
\n
范文正公一走,没几年就废掉了。
\n
好在,当今官家即位后,通过专一制造军器局,先将军械生产、拨付的权力,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