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早在仁庙时代,就已经被人发现了。
\n
并在英庙时代,在朝堂上进行过一次科举取人是应该‘混同取士’,以公平为第一,还是用‘诸路取士’,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进行均衡取士的大辩论。
\n
双方的代表人物是——司马光、欧阳修。
\n
其中,司马光是诸路取士的代表,欧阳修则是其对立面。
\n
不得不说,在科举的问题上,司马光确实在很多时候,都是正确的。
\n
可惜,很多时候,正确不一定有用。
\n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即使,哪怕欧阳修也承认,司马光的建议有可取之处。
\n
但最终,辩论的结果却是欧阳修大获全胜。
\n
而决定胜败的原因,非常简单。
\n
开封府!
\n
准确的说,是在开封府读书的二代衙内们。
\n
朝廷若是诸路取士,衙内们怎么办?
\n
动衙内的蛋糕,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n
因为,衙内不是一个人两个人。
\n
而是整个统治集团的二代!
\n
吕大防嗯了一声,奏道:“回禀陛下,臣以为,诸路取人乃是良策!”
\n
他是陕西人!
\n
自然要给西北乃至于北方地区的士人说话。
\n
赵煦颔首道:“诸路取人确实是良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