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内容,介绍了一遍。
\n
当前大宋的科举之制,是以熙宁四年颁布的科举条例为模版。
\n
熙宁四年的科举条例,最大的变化,就是罢诸科、明经进士,皆并入正科。
\n
使进士科的进士数量,一下子就从过去的两三百猛增到如今的五百余甚至六百。
\n
譬如元丰八年的科举,就录取了正奏名进士五百七十五人。
\n
而进士考试,废过去的诗赋、墨义、贴经。
\n
改为只考经义本经和兼经各十道。
\n
其中,本经可以由士子本人在主修的五经中选取一门,兼经则是从《孟子》、《论语》之中出题。
\n
考完本经和兼经,就是论考一道、实务策五道。
\n
因为本经和兼经先考,尤其是本经,而依大宋科举之制,礼部省试采取的是逐场淘汰的办法。
\n
所以,本经的地位日益变高。
\n
也是如今科场被人诟病的原因所在——对于大部分以上岸为宗旨的士人来说。
\n
既然程序如此,那为了保证自己不在第一道关卡就被筛下来。
\n
自然是要拼命的卷本经了。
\n
毕竟,绝大多数的人,都不敢做梦去想什么一甲进士及第。
\n
他们只要能上岸,拿到进士的名头就可以了。
\n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个弊端?
\n
就不得不提王安石挖的坑了。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