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世、背景、师承都已不再重要。
\n
甚至,显赫的家世,还可能成为士子们的负累。
\n
比如说当朝的宰执或者六部有司的大臣的子侄,哪怕参与了科举,为了避嫌,这些人的名次都会被刻意压低。
\n
也比如说,现在的科举,对参加者的户籍、身份,已经没有了限制。
\n
无论是农民的儿子,还是军士的儿子,或者地主、商贾的儿子。
\n
只要其父祖三代,没有被限制科举。
\n
而其又顺利拿到了所在军州的解额,那他就可以参加科举。
\n
最重要的是——宗室旁系也允许参加科举!
\n
此时,章衡就已经讲到了,历代先帝对宗室参加科举所做的规定与限制。
\n
“太祖、太宗因宗室名爵重,故而禁宗室与闻科举,只以磨勘叙官……”
\n
“及至仁庙,乃许宗室五服之外远支无爵子弟参与科举……”
\n
“于是,有宗室赵叔韶献其文,仁庙观之,诏入学士院试之,入为优等,仁庙大喜召叔韶勉之:宗子好学无几,尔独以文章得进士第,前盖未有焉!乃赐进士及第!”
\n
“后又有宗室赵克悚,以诗赋献,亦召学士院试……”
\n
简单的说,就是赵官家们虽然允许宗室参加科举,但宗室参加科举不太可能。
\n
所以就给他们开了条捷径——只要通过学士院的考试,就给一个进士功名。
\n
但,这功名含金量太低,普遍不受认可。
\n
这很好理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