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岁以上的老人或者残疾人、一个人养家的妇孺,只要有一定劳动能力,都能在街道司,找到一份打扫街道,运送垃圾、粪便的工作。
\n
虽然收入非常微薄——平均一个月一贯的薪水,在汴京城,只能买五斗米(汴京米价斗米一百二十钱)。
\n
勉强只能够填饱自己的肚子,做到饿不死。
\n
此外,按照制度,这些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死后,街道司是要收埋的。
\n
正好,赵官家们,在汴京城及其周围建有大量寺庙道观。
\n
这些寺庙道观一直都是赵官家们,安葬禁军中的剩军们以及在宫中终老的内臣、宫女的地方。
\n
如今让他们额外再承担些,安葬孤寡老人的任务,自然不是问题。
\n
于是,儒生们赫然发现,理想已照进现实!
\n
圣人们曾经所追寻的理想,似乎正在变成现实。
\n
老有所终,幼有所养,壮有所用,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
\n
尽管,这只是局限在汴京城一地的现象。
\n
可这依然架不住,儒生们不断的颅内高潮。
\n
这也是赵煦的政策,能够稳步推进的原因之一。
\n
儒生们不是傻子。
\n
他们是有眼睛,有耳朵,会思考,也会活动的人。
\n
好多事情,他们能不知道,赵煦是在离经叛道吗?
\n
但是……
\n
眼下的现实,却使得这些人,不得不给赵煦辩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