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回京的是来自熙河的经略相公时。
\n
都是下意识的露出了笑容。
\n
托汴京新报科普的福,如今的大宋,只要是爱看报的人,或多或少的,都会知道一些天下的情形,明白一些家国天下的道理。
\n
然后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的,就被汴京新报洗了脑。
\n
这也是新闻传媒的妙用。
\n
通过文章分析与科普介绍,在读者心中,分出【我们】和【他们】,并建构、凝聚一个共同的价值观。
\n
这在中古,无疑是降维打击。
\n
刚刚过去不久的府界诸案,就是最好的例子。
\n
盘踞府界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那一个个根深蒂固,看似不可战胜的家族,一个接一个的被连根拔起。
\n
整个过程中,他们连挣扎都没有。
\n
那些他们过去的靠山,甚至连拉他们一把的心思都不敢起,一个个都忙着切割。
\n
除了最高层的压力外。
\n
最大的原因,就是汴京新报和汴京义报,所制造出来的舆论洪流。
\n
在舆论洪流的影响下,哪怕是勋贵外戚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舆论下的结论——府界胥吏们,已经是国家和社稷的毒疮,必须挖掉!
\n
这种舆论洪流所带来的影响力,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无处不在的。
\n
就像现在,当这些商贾看到官道上的队伍,是从熙河回来的赵卨后。
\n
他们第一时间,下意识的联想,并不是过去那种‘经略相公啊,好大的官儿!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