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的情势下,道光也曾用过陶澍、林则徐等力图匡救时局的优秀人物。】
\n
【但是,极少数卓越人物的努力并不能扭转清朝江河日下的趋势。】
\n
【道光皇帝继位的时候已经三十八岁,年纪已经比较大了,又当了三十年的皇帝,到后面不论是格局、能力,还是体力,都已经没法改变大清颓废的趋势。】
\n
【执政三十年间,先后重用曹振镛和穆彰阿,而这两人都是溜须拍马、贪婪奸诈、嫉妒贤能的猥琐小人。】
\n
【曹振镛的为官秘籍就是“多磕头,少说话”,整天就知道揣摩道光皇帝的心思,投其所好。】
\n
【不仅自己身体力行“多磕头,少说话”的官诀,甚至劝诫本应直言敢谏、弹劾权贵的御史:“道光初,曹太傅振镛当国,颇厌后生躁妄。门生后辈有入御史者,必戒之曰:‘毋多言,毋豪意兴!’”】
\n
【继曹振镛执政的是穆彰阿,人称其“在位二十年,亦爱才,亦不大贪,惟性巧佞,以欺罔蒙蔽为务”】
\n
【后来曾国藩曾批评道光朝:“九卿无一人陈时政之得失,司道无一折言地方之利病,相率缄默。”】
\n
【评价c级·得两分】
\n
……
\n
{道光皇帝与曹振镛确实是一对完美的君臣,彼此相知相契,他们共同创造的是一个万马齐喑、平庸、衰败的时代。}
\n
{龚自珍就一针见血直斥这个貌似治世、实为衰世的时代是“人心混混而无口过也,似治世之不议”。}
\n
{不仅找不到有才能的文武大臣,有才能的知识分子,有才能的老百姓,有才能的工匠,有才能的商人,甚至连有才能的小偷、流氓、强盗都没有。}
\n
{不仅君子少,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