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运问题。】
\n
【自元至明,海运之法,行之有效。清代嘉庆时,也曾试行。】
\n
【后来由于部分廷臣及主持漕运的胥吏以风涛、“海贼”等理由加以反对而一直不能实行。】
\n
【道光帝在廷臣“有谓可以试行者,亦有谓断不可行者,迄无定见”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n
……
\n
天幕上。
\n
道光指着疆域图上的河道与群臣说道:
\n
“江苏、松、常、镇,浙江杭、嘉、湖等府属,滨临大海,商船装载货物驶至北洋,在山东、直隶、奉天各口岸卸运售卖,一岁中乘风开放,每每往来数次。”
\n
“似海道尚非必不可行,令两江总督魏元浩、漕运总督严检、江苏巡抚张师诚、浙江巡抚黄鸣杰等各就所属地方情形。”
\n
“广谘博采,通盘经划,悉心计议,勿存成见。”
\n
“将海运之事一一熟筹。”
\n
群臣暗自对视一眼。
\n
……
\n
【但是,这些官员不愿承担海运风险,均以为海运窒碍难行,仍主张采用“引黄济运”,盘坝接运的办法。】
\n
【这种办法实行的结果,不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漕运问题,还虚耗了大量资金。】
\n
【道光五年(1825)六月,道光帝分别给阻挠海运、又拿不出漕运办法的大学士孙玉庭及江浙有关地方官员以革职、降级、调用等处分。】
\n
【改派琦善为两江总督,并任命富有改革精神、政绩卓著的安徽布政使陶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