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骨骼虽然中空,但其内部层迭纤维的结构更像是人工强化,而非自然演化的结果。
\n
蝙蝠的翼骨虽纤细,却依赖皮膜的弹性完成滑翔,而飞龙的翼膜中竟嵌入了鳞片状角质层,其韧性远超生物组织的极限。
\n
当她用镊子撕扯一片翼膜时,断裂处迸出细小的电火——这些组织显然被某种外力改造过,甚至可能嵌入了能量回路。
\n
切开胸腔时,珀菲科特眉头微蹙。
\n
飞龙的胸肌远不及巨龙那般夸张——巨龙的胸肌厚度堪比城墙,而眼前这具尸体的肌肉群仅比战马略强。
\n
然而,当刀尖剖开肌束,更诡异的真相浮现:飞龙的肌肉纤维并非鸟类束状的梭形结构,而是如昆虫羽状肌般密集排布。
\n
无数细若发丝的肌纤维呈放射状附着在肌腱上,仿佛蜈蚣的百足纠缠成一团。
\n
她用镊子夹起一束肌纤维,脱离生物电流的肌丝竟自主震颤了三十秒,频率之高堪比蜂鸟振翅。
\n
“昆虫飞行肌的高频特性,却塞进哺乳类的躯体框架……”她在实验日志上快速记录,“能量消耗会是普通飞行动物的十倍,按常理连三小时都活不过。”
\n
飞行是自然界中最耗能的运动方式之一。
\n
鸟类的胸肌(胸大肌和胸小肌)占据了体重的15%-25%,这些肌肉通过快速收缩驱动翅膀扇动。
\n
昆虫的飞行肌则更为特殊,其高频振动依赖于间接飞行肌系统,通过胸腔的弹性变形实现翅膀的快速拍打。
\n
飞龙的肌肉结构显然试图结合两者的优点,但却缺乏必要的生理支持。
\n
答案藏在飞龙破碎的胸腔深处。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