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若是用公元时代的比喻:赛博空间类似于游戏,交互才是虚拟现实关键;而拟感则相当于电影,你只能欣赏导演为你安排好的画面。
\n
也正因如此,拟感经常会被称作为拟感电影——尤其是在这个传统电影行业完全被ai生成所击败的年代,基于心智模型而产生的复杂体验,无疑成为了少数还未剥夺人类尊严的艺术形式。
\n
拟感电影的制作,需要往演员的身体中植入特殊的录制设备,它们会事无巨细地记录演员所体验到的一切——包括他们的五感与情绪,但不包括他们的思考心声与回忆闪回。
\n
如果是一部“浪漫主义”作品,那么为了编织出超现实的完美幻梦,拟感演员通常会被要求使用增强情绪或者感知的精神类药物,这会令他们的五感变得敏感,情绪变得更加强烈。但长期的药物滥用也使得干这一行的演员,几乎都有着强烈的药物依赖,而这种依赖又反过来让电影公司得以牢牢地控制住演员本身。
\n
至于那些注重“真实感”的“现实主义”作品,相比之下要更加的残酷——为了令现实的混沌变得可控,那些导演们搭建了无数个黑暗版的《楚门的世界》。
\n
孩子在毕业的那天得知自己的父母不过只是两个专业的演员;在与自己的初恋海誓山盟以后被告知这一切都只是演出;还有在经历过无数次失败的创业者终于看到胜利曙光之时,一群陌生人来到了自己家里告诉他的这部职场剧已经杀青了,另外伱的这家小公司只是拍摄道具而已,明天就会收回……
\n
出演现实主义拟感的演员往往都只是一次性的用品,在之后的人生中只有剩下无尽的怀疑与迷茫。
\n
当然,以上说的都是通过正规渠道发行的拟感电影。虽然以公元时代的眼光来看不人道,但至少还是守住了最基本的生命底线。
\n
而在民间的地下黑市,以性、暴力、死亡、折磨为主题的地下拟感,则完全没有这样的顾虑。它们大多粗制滥造、毫无章法,几乎没有经过像样的剪辑与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