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若粮价平稳,那长安仓的粮食,就会在粮仓安安稳稳待上一年;
\n
等到了来年秋收之后,便拿去同丞相府收上来的农税置换。
\n
即:少府内帑拿长安仓这些存了一年的粮食,去换丞相府才刚收上来的、当年的新粮。
\n
相府得了这批一年的‘陈粮’,自是用于发放官员俸禄——官员俸禄分为俸、禄两部分,一半发钱,一半发粮。
\n
而少府得了当年的新粮,也只是将新粮重新存回长安仓,以作为下一年的‘战略储备粮’。
\n
这样的情况,大致从长安仓建成的孝惠皇帝年间,一直维持到了先孝景皇帝三年。
\n
到了先孝景皇帝三年,吴楚乱平不久,长安粮价异常鼎沸,刘荣受命主持粮价平抑事宜;
\n
既然是主持关中粮价平抑,那刘荣自然是第一时间,就知道了长安仓这么个宏观调节器的存在。
\n
但刘荣也同时得知:长安仓的储粮,仅仅只能应对粮价的小幅波动。
\n
像当年那般,以整个关中粮商,乃至于贵族群体联合哄抬粮价的状况,长安仓那点可怜的储粮量——就那点平价粮投入市场,连水都溅不起来。
\n
于是,刘荣自然是只能扯过先帝老爷子的虎皮,从少府内帑所掌控的其他关中粮仓调粮,用于在市场上投放平价粮。
\n
调来的粮食,自然就存放在了长安一带最大的粮仓:长安仓。
\n
一开始还好——百十来万石粮食,长安仓倒还勉强放得下;
\n
到后来,一场粮价战争发展到白热化阶段,刘荣手中掌握的平价粮,一度逼近八百万石,长安仓就明显有些不够用了。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