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的历史上,孝景帝废太子刘荣,与立皇十子刘彻,就是完全没得洗的‘立之以贤’。
\n
但显而易见的是:在刘荣所身处的这个时间线,这一历史事件并没有发生。
\n
这意味着什么?
\n
意味着自有汉以来,汉家的皇位传承,抛开后少帝继承哥哥的皇位、太宗皇帝继承侄子的皇位之外,其余四次传承当中,都是在遵循‘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基本原则。
\n
即便是后少帝、太宗皇帝这两个里外,也是在‘有嫡立嫡’不成立,‘无嫡立长’也同样无法成立之后,才不得不以旁支入继嫡宗,从而承袭大统。
\n
说得再具象化一点。
\n
——太祖高皇帝刘邦,再怎么不喜欢嫡长子刘盈、再怎么喜欢庶三子刘如意,终究也还是把皇位传给了嫡长子,使其成为了汉二世孝惠皇帝。
\n
孝惠皇帝英年早逝,享年二十三岁,没有嫡长子,也依旧把皇位传给了年仅四岁的庶长子刘恭,而不是其他更年长、年壮的弟弟们。
\n
前少帝被吕太后幽杀,后少帝即立,以及后少帝被乱刀砍死,太宗皇帝入继大统,这都是没办法的办法。
\n
而在太宗皇帝之后,先孝景皇帝及当今刘荣,也依旧是在‘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这一准则下,得以顺位继承。
\n
为什么说,历史上的孝景帝立汉武大帝,这个时间线上却没这么做,就让汉家对‘立之以贤’的皇位传承方式,产生了更大的客观阻力呢?
\n
答案是:大势。
\n
或者说是历史趋势。
\n
很多时候,涉及国家重大事务的事,往往就是这样。
\n
第一个人这么做了,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