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比如:楚虽三户的‘三户’,指的便是实际掌控楚国的屈、景、昭三家,而非作为楚国王族的芈姓熊氏。
\n
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时代,各国之间纷争不休,几乎每一个国家,都把绝大多数经历放在了攻伐、战阵之上。
\n
——得多征点兵!
\n
——得多备点军粮!
\n
——其他的事都靠边站,先把仗打好!
\n
——什么墨家不墨家,什么基层不基层的,先保住国土、保住国家再说!
\n
如此背景下,能为各国节省大量行政成本,甚至节省下官员俸禄——几乎不需要各国统治者费吹灰之力,就能维持国家运转的墨家模式,自然就有了几位广阔的市场。
\n
其内在逻辑也很好理解。
\n
墨家也好,儒家也罢,对于当时的各国而言,不过是维持国家正常运转,甚至是基本运转的手段。
\n
其中,儒家与乡绅豪强联系过于紧密,一旦用久了,就会养出几个怪物级别的世家门阀——就像是楚国的那‘三户’一样。
\n
而法家又过于严格,虽然效率非常高,但很容易引发民众的不满,哪怕不激起民变,也有极大概率导致社会不稳定。
\n
战争当前,大争之世、大乱之世,各国想要的内部环境,几乎都是:以最小的代价,费最小的成本,最大可能维持社会稳定。
\n
于是,墨家便有了施展才华的空间。
\n
——墨家官员既不会贪污腐败,也不会与地方豪强狼狈为奸,尾大不掉;
\n
几乎所有的问题,都能得到墨家官员的积极解决——解不解决得了另说,起码人家愿意去解决。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