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就要在兵力几乎相当——双方兵力差距基本忽略不计的情况下,攻打七万汉军主力,外加程不识驻守的高阙?
\n
只能说:这么做的现实意义,原低于象征意义。
\n
就好像是伊稚斜费劲巴脑,在幕南凑了八万多兵马,气势汹汹来到高阙!
\n
结果却只是为了告诉草原游牧之民,以及即将在秋天回归的单于庭主力:我不是没有补救!
\n
在高阙易主后,我真的尽力尝试夺回高阙了!
\n
但结果,却是注定的。
\n
——以同等兵力,攻打高阙这种级别的险关,伊稚斜用尽浑身解数,都没有对高阙的程不识、郅都二人,造成哪怕一丁点麻烦。
\n
别忘了。
\n
高阙,并非匈奴人在大河北岸,为了防备南岸的河套地区所铸造。
\n
而是秦始皇嬴政,为了在大河北岸,防备更北侧的幕南游牧之民而建造!
\n
高阙真正难打的方向,不是南侧,而是北侧!
\n
在大河冰封,高阙失去护城河,外加守军携带、情敌的种种天时地利人和之下,汉军自南夺取高阙,尚且还费了一番周折。
\n
更何况是匈奴人,堂堂正正的从北面攻打高阙?
\n
战斗爆发后的前十日,那画面都像是复制粘贴一样。
\n
——匈奴人抵进高阙北墙二里时,刚从博望城送来,安放于高阙城头的床子弩,开始发射大腿粗、一人高的巨大箭矢,或者说是尖头木桩。
\n
进了一里,即三百步区域,大黄弩等超远距离重弩开始发力,点杀匈奴军中的贵族。
\n&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