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观匈奴人,显然不大习惯这种只能正面打,根本没有腾挪空间的战斗方式。
\n
一来,作为草原游牧之名,匈奴人的战斗思维模式,本就偏向于骑兵大集群的作战方式。
\n
那骑兵大集群,是怎么作战的?
\n
显然不是面对面相互冲锋、拼杀,而是需要极为宽阔的战场纵深,以供骑兵集群辗转腾挪,反复拉扯。
\n
双方之间的战斗、伤亡,大半出现在追逐战,迂回、包抄供给侧翼,更或是段敌后路,捅敌人后背等战争场景。
\n
而眼下,即便胯下无马,高阙内的匈奴守军,也还是难免被这种思维惯性所影响。
\n
——这么狭窄的战场,怎么打?
\n
战争这个东西,不就得找个几百里长宽的开阔地,然后骑马你追我赶嘛?
\n
没有马就算了,连战场宽度都没有,只能这么面对面对战,这还怎么打?
\n
无法迂回侧翼、包抄敌人后路的战争,怎么可能打的赢?
\n
于是,匈奴守军将士越大越别扭,越打越急躁。
\n
尤其是随着伤亡越来越惨重,匈奴守军将士们心中,也开始涌现出阵阵恐惧。
\n
说来,匈奴人,其实算是草原游牧部族当中,最擅长,也最不惧怕正面作战、肉搏,短兵相接的部族。
\n
当年,那场决定草原霸主归属的史诗级决战当中,匈奴人在战役的最后阶段,正是通过悍不畏死的肉搏厮杀,将东胡王庭最后的信心和势力土崩瓦解。
\n
那一站过后,折兰人的癫狂、骁勇传遍草原,折兰部成为了单于庭镇压慕南的三驾马车之一,更是成了草原能止小儿夜啼的存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