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都乐意赠送给穷苦百姓,以改善其困顿的生活。
\n
除此之外,墨者们还要在每一年当中,都抽出半个月到一个月时间,去和自己所能接触到的最穷、最苦的人,同吃同住,同作同息。
\n
帮人家种地、替人家担水,这都是题中应有之理。
\n
最让这些墨者‘无所遁形’的是:这半个月到一个月时间里,他们还会竭尽所能的,解决这一村、一里的民生问题。
\n
比如渠水淤泥了,就组织百姓去疏通;
\n
比如有人生病了,便众筹钱财抓药、寻医,甚至是亲自上手去治。
\n
有人离世了,则组织百姓一同吊唁、出殡。
\n
总而言之一句话:为这一村、一里,注入‘团结一致’的基因。
\n
这样一群人——这样一群闲不住,且特立孤行、举止辨识度极高的人,无论藏在再偏僻的穷乡僻壤,也很难不被揪出来,并被认出其‘墨者’的身份。
\n
于是,汉室鼎立后,这些‘归隐’的相里氏之墨,又或主动或被动、或无辜或无奈的再次出山。
\n
却也并不都入了汉少府。
\n
不想继续待在关中,又或是不信任老刘家的,多半去了关东。
\n
只可惜,正应了那句: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n
——去了齐地的墨者们,即便没人教、没人影响,也还是莫名其妙的成了‘雄辩之士’,续上了齐系相夫氏辩墨的学派传承。
\n
入了吴、楚的墨者,也同样入乡随俗,很快就和当地豪侠打成一片,一口一个‘侠行天下’,却也随即沉沦于烧杀抢掠、醉生梦死之中。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