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士阵亡,对民心民意所带来的打击。
\n
具体到这场高阙之战,这个‘合理范围内的伤亡’,就更狭窄了。
\n
——高阙之战,只要汉家得胜,那就是人均都能得到封赏!
\n
且大概率连战死者,也能得到身后哀荣!
\n
所以这一战,于战场上战殁、伤残,以及在战前、战后非战斗减员的人数,至多不能超过总兵力的四分之一。
\n
用更直观的数字举例,便是高阙之战,倘若汉家派出十万人参战,那最多只能有两万五千人,因阵亡、伤残等原因失去战斗力。
\n
听上去,似乎空间还挺大。
\n
百分之二十五的伤亡率,无论放在哪个时代、哪种文明状态下的战争,都远远超过了军队的溃败线。
\n
但别忘了!
\n
郅都方才刚说过:要想将三万先锋送到高阙,郅都就得从博望城带五万人出发!
\n
都还没开打呢,两万五千的伤亡指标,就要被郅都用掉两万!
\n
就算这两万的非战斗减员,能有小半非死、非残,仅仅只是累脱力而失去战斗力,这指标也要至少用掉一万以上!
\n
剩下一万五千人的指标,且不说够不够用在攻打高阙的过程当中了;
\n
——光是主力部队跟进过程中的非战斗减员,都能把这总数两万五千的‘预算’给拉爆。
\n
试想一下,如果高阙之战结束后,老农们听到的、看到的,是村里出去的十个儿郎,冻死了一个、冻残了一个,战死了一个,战场上残了一个;
\n
剩下六个虽都立了功,却也都是身上挂着彩,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