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夫,只须三十钱,便来一场惊险刺激的横渡大河体验。
\n
若非没必要——若非函谷关存在的意义,本身就是提高自关外抵达函谷关下的难度、时间,汉家甚至可以在函谷关外,搭设一条横渡大河的浮桥!
\n
对于如今的汉室、如今的汉少府而言,这绝非什么值得谨慎的大工程。
\n
但高阙外,隔断幕南与河套的大河流域,却位于大河上游。
\n
虽由于河套的存在,使大河被迫向北改道,并绕着河套流出一个‘凸’字形,但其河水流速、流量,都比函谷关外的下游流域高出好大一截。
\n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要想从河套北部,以最短的直线距离横渡大河、兵临高阙,那唯一合理得办法,就是在冬天。
\n
——而且得是腊月凛冬,大河水流量大幅下降,且剩余的部分也冰封,汉家的军队才可以如履平地般,踩着结实的冰面渡河。
\n
而其他集结,无论是动用‘海军’级别的楼船,平民低配般羊皮筏,还是遂营的拿手好戏:抢搭浮桥,都多少有些不切实际。
\n
羊皮筏自不用多说——压根儿扛不住这上游地区的波涛汹涌。
\n
搭设浮桥也是同样的道理,在水流速、流量不允许的前提下,就算浮桥最终真的能达成,需要耗费的时间也绝不可能短。
\n
而楼船,且不说能不能行,单就是每趟几百号人的运输能力,便足以让这个提案被直接否决。
\n
想想也知道:汉家想要从河套北部,在能肉眼看到大河对岸的高阙的前提下,渡河兵临高阙,自然不是为了和匈奴人联络感情。
\n
——而是为了打仗!
\n
既然是打仗,尤其还是渡河强攻关塞,那就必须保证一个‘快’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