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这一次,匈奴人倒是学聪明了,没有再迷信自己过去的强大,而是强迫自己冷静了下来,仔细审视了如今的汉室,和过去究竟有多少不同。
\n
很显然,最大的变化,就是汉家拥有了河套。
\n
往后每隔数年,汉家就能得到一批数量极为可观,能帮助汉家快速建设骑兵部队的战马。
\n
其次,则是经过河套-马邑战役,汉家通过双线作战——而且是两条战线均十万人以上参战的魄力和能力,来彰显了自身庞大的战略储备、后勤保障能力,以及战局掌控能力。
\n
最后,便是汉家的新皇帝,有魄力、有勇气,在长达五十多年的战略劣势后,毅然决然主动发难,试图扭转现有的战略格局。
\n
并且做到了!
\n
认识到这些变化过后,匈奴人终于调整了对汉家的战略应对预案,以及对汉匈双方的战略格局判断。
\n
——先是单于庭派出使者入长安,威逼也好,恐吓也罢,想看看还有没有机会吓唬汉家,好为单于庭谋求一些不费一兵一卒,就能轻松取得的利益。
\n
顺带着,通过汉家在外交过程中表现出的姿态,来判断汉家的后手、底气有多少。
\n
比如,汉家如果吹胡子瞪眼,极尽强硬之姿,那就是被河套-马邑战役掏空了家底,其实也快撑不住了;
\n
装出一副强硬姿态,不过是想逼匈奴单于庭尽快服软。
\n
这种时候,只要单于庭撑得住,那战线绵延之下,汉人未必就不会撑不住,从而使战略格局出现新的x因素。
\n
但让匈奴单于庭失望的是:那一次外交试探,将一个无比残酷的现实,摆在了匈奴单于庭面前。
\n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