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从刘荣即位至今——甚至是自刘荣太子监国至今,这五年多将近六年的时间里,长安朝堂,几乎都是平稳运转,不曾生出明显的动荡。
\n
这是刘荣的本事。
\n
而现在,先帝驾崩、当今刘荣即立这一政权交接过程,连进程带后遗症,都已经完全结束。
\n
汉家朝堂和当今刘荣,都已经完全适应了彼此。
\n
到了这时,刘荣再耐心的开始往朝中安插心腹班底,朝堂内外就算有意见,也根本生不出太大的反抗心理。
\n
已经很不错啦~
\n
拖了好几年,一直到朝局彻底稳定,才开始推动‘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进程——刘荣,已经很厚道啦~
\n
更何况在这个过程中,刘荣几乎完美的平衡了朝野大局,和自己的‘私利’。
\n
甚至可以说,刘荣为了顾全大局,甚至牺牲了自己相当一部分利益。
\n
毕竟当年,孝景皇帝驾崩、尸骨未寒之时,若刘荣拿孝景皇帝当年的举措当先例,大刀阔斧的往朝中安插班底,也没人能挑刘荣的礼。
\n
现在,更没人能挑刘荣的礼,说刘荣‘急功近利’‘不顾全大局’了。
\n
“公、卿即定,余者,便行而观其效,再行定夺吧。”
\n
“无旁事,便此退朝。”
\n
公卿改制,以及具体的职务任命确定,刘荣也无疑再继续拖着这场朝仪。
\n
——终归不是岁首元朔朝,而是九月两次朔望朝当中的一次;
\n
已经从天还没亮,议到现在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