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第434章 还~行吧
\n
刘荣原本的计划,是逐个接见这将近三十位即将登上科举‘甲榜’的杰出才俊,并一一奏对、策问,以考验其成色。
\n
——就算不需要考研,刘荣也得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奖励这些杰出者。
\n
因为君前奏对,本身也是一种荣耀,而且还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那种。
\n
但不知是公孙弘的策问太过‘耀眼’,还是本次科举的头部杰出者成色一般;
\n
又或者,是刘荣对这些历史名人本身就有很高期望之类?
\n
后续的奏对、策问环节,刘荣基本就没有那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了。
\n
——郑当时,刘荣的老熟人,曾经是个满脑子江湖义气的愣头青。
\n
在太子宫的激烈竞争中,被逐渐边缘化后,如今的郑当时,又明显多了一丝刻意隐藏、掩饰江湖气的别扭。
\n
刘荣有点小失望。
\n
——倪宽,当代《尚书》传人,大儒欧阳和伯的关门弟子,算是故御史大夫晁错的半个师侄。
\n
论对《尚书》的参悟、心得,倪匡没说的,说是天纵奇才也不为过。
\n
但毕竟还年轻;
\n
而且家庭出身,也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倪宽的眼界。
\n
这就难免让刘荣生出一种‘还没雕琢好的璞玉’的既视感。
\n
不过这也怪不得倪宽。
\n
和历史上的‘猪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