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他们的第一反应大概率是:怎么办?
\n
会不会被问责?
\n
会不会保不住乌纱帽?
\n
啊呀,我怎么这么倒霉,被分配到这么个鬼地方……
\n
这样的思维认知下,接下来的一系列抽象操作,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n
人品好些的,或许能嘟嘟囔囔、骂骂咧咧的,动用一些粗暴甚至上不得台面的手段,好歹把事儿给平了;
\n
人品差些的,更是极有可能成为华夏历史上,第一个总结出‘提出问题的人,比问题本身更好解决’这一概念的败类。
\n
这样的官员,该要吗?
\n
刘荣的回答是:能要。
\n
但不能重用。
\n
最好,让他们担任‘少吏’,也就是部门副手;
\n
而非‘长吏’,即具有决策权的部门负责人。
\n
至于直接淘汰——正所谓:不聋不瞎,不配当家。
\n
对于封建王朝而言,再差的官员,也比没有好。
\n
说得再直白点,就是再混乱、再黑暗的秩序,也比完全没有秩序的混沌要好。
\n
所以这些人,刘荣也还是会酌情去用——当庸人、庸官去用。
\n
反观那些一脸忧国忧民,第一反应就是事件本身可能引发的影响,以及思考起事件应对办法的‘极少数’;
\n
还是同样的例子,某地粮价鼎沸。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