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但后来,随着汉家‘休养生息’‘委曲求全’的国策愈发深刻,汉匈双方之间的战略天平,也愈发朝着匈奴人倾斜,情况就发生了些许微妙的变化。
\n
比如,原定长宽各一尺一寸的国书木牍,在青史第一汉奸:阉人中行说的怂恿下,被匈奴单于庭改为了长宽各一尺二寸。
\n
大致寓意:我匈奴比你汉家强,连国书都比你汉家的大之类。
\n
而后,便是双方原定的官方书面称呼——汉家的‘汉皇帝’,被匈奴人去掉了‘汉’字,简化为:皇帝。
\n
听上去没什么区别,但实际上,却是降格了不止三五个档次。
\n
就好比一位王侯,你叫他燕王、楚王之类,这就很有逼格。
\n
但如果你叫他大王?
\n
虽然还是‘王’,但听上去却根本不像是一方天地的主宰,更像是落草为寇,打家劫舍的匪寇、山贼之类。
\n
同样的道理——汉皇帝、皇帝,听上去一样,却只是因为在汉家内部,皇帝二字本身就是‘汉皇帝’的意思,没人会觉得有什么不对。
\n
但在外部,如北方草原、南方岭南百越之地,去掉个‘汉’字,单称皇帝,却是有大问题的。
\n
旁的不说——岭南的南越王赵佗,可至今都还保留着那顶黄屋左纛呢!
\n
虽然明面上,赵佗在汉家面前承诺去帝号,复王号,但在南越国内,赵佗依旧是那位英明神武的南越武帝!
\n
赵佗既然是南越武‘帝’,那作为恶邻的闽越、东越,自然也都不甘于人后。
\n
故而在岭南,皇帝二字代表的,可能是南越皇帝赵佗,可能是闽越皇帝驺郢(zou ying),也可能是东越皇帝邹无厉;
\n&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