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科举制度,就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将他们熟悉的游戏规则彻底打乱。
\n
“公达你说的没错。”
\n
“大将军的改革势不可挡,我荀氏虽然因早期投效而得以占得先机,立足朝堂,但若不紧跟变革的步伐,终究也会被时代的浪潮所淘汰。”
\n
荀彧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忧虑,却又很快被坚定所取代。“我们荀家传承数代,底蕴深厚,本就不缺治学的资源和人才。如今只需因势利导,调整家族的培养方向即可。”
\n
荀彧看向荀攸,拍板道:
\n
“值此科举之风震动天下之际,我欲加强族学,在族中设立专门的学馆,延请当世鸿儒授课,除了传统的经史子集,还增设算学、律法、天文、农桑、兵法等实用之学,让子弟们能博采众长,全面发展。”
\n
荀攸眼睛一亮,点头称是:“叔父此计甚妙。科举重才学,更重实际能力。”
\n
“法可明断是非,农桑关乎民生,兵法能保家卫国,甚至连算学那种末流如今都有优先进入户部和审计司等要知的大用,确实不可轻忽。”
\n
“不错,除此以外,我还准备再开办纸坊和印刷工坊。”
\n
“大将军日前已经下令,鼓励民间多办此类工坊,一来普及和促进纸张和书籍的流通,二来能让更多人有机会读书识字,这对我荀家而言也是个契机。”
\n
荀彧目光炯炯,自信说道:
\n
“我们荀家若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不仅能满足族中子弟的学习需求,降低学习成本,还可将多余的书籍纸张售卖出去,增加家族收入,更能借此提升荀家在文坛士林的影响力。”
\n
“叔父所言极是。”
\n
荀攸微微颔首,沉思片刻后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