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虽然名额有限,但只要我们能在各自的区域内脱颖而出,依然还是有机会入仕的。”
\n
“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我们袁家世代为官,难道真要沦落到与那些边郡寒门争抢名额的地步?”
\n
袁浩眉头紧皱,满脸不情愿:
\n
“更何况,就这一个月时间,又能有什么用来?那些大儒讲学,向来是长篇大论,枯燥乏味,我听着就犯困啊。”
\n
杨修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
\n
“表哥,形势比人强。苏曜如今手握大权,朝中无人敢与他抗衡。我们若是硬碰硬,只会自取其辱。”
\n
“眼下最重要的是保住家族的根基,等待时机。只要我们不放弃,总会有重振家门的机会。”
\n
袁浩沉默片刻,最终也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
\n
“罢了,眼下也只能如此了。”
\n
随即他转头看向杨修,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n
“修弟,你年纪虽小,但心思缜密,远胜于我,只可惜却不能应试,否则必当金榜题名。”
\n
杨修闻言神色一黯。
\n
本来,这首次恩科举选拔最初只是面向太学生的考试,但是由于这次科举舞弊导致大量官员被牵连罢免,空出不少官位需要递补,故而,苏曜特意加大了此次科举取士的名额和应试范围。
\n
凡是在考试前十日,能够抵达京师报名的人员,皆可参加本次考试。
\n
同时,没赶上也不要紧,明年还会再办一次特科,不显户籍的接纳在京人员参加本地乡试,与次年各地正式通过的乡试人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