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副考官。
\n
此外,还有监试官、提调官、弥封官、誊录官、对读官等等等等,各司其职,共同确保科举考试的顺利进行。
\n
要在短短三个月内完成整套流程的设计以及框架的搭建,这自然得益于苏曜系统百科中关于科举制的记录。
\n
但是,唯有人员一事上,他只能安排出去,让相关部门按图索骥,从各郡国搜罗合适人选。
\n
以普遍常理而论,这个任务非常艰巨。
\n
但还好,大汉虽处乱世,可人才底蕴依旧深厚,虽有董卓之乱,但在苏曜的速推下,京师洛阳并未遭到焚毁,中原之地的世家百姓们依然还在家园。
\n
再加上这是首届科举,各方都极为重视,倒也在开考前将一应人员配置妥当。
\n
这些人里既有来自朝堂六部不同衙门的选调之人,也有征辟自各地郡国的饱学之士,还有都察院和锦衣卫的相关人马。
\n
各方势力齐聚考场,紧张地注视着这场决定无数人命运的考试。
\n
随着考试的钟声敲响,考生们怀揣着梦想与紧张,依次步入考场。
\n
考场内,一排排号舍整齐排列,每间号舍狭小局促,仅能容一人栖身。考生们鱼贯而入,在各自的号舍中坐定,等待着决定命运的时刻。
\n
与此同时,郭嘉、程忠和王凌在贡院的一处隐秘角落,紧张地部署着监察工作。
\n
王凌带来的锦衣卫早已混入人群,分散在贡院的各个角落,密切注视着每一个可疑的动向。
\n
郭嘉和程忠则亲自出马,穿梭在场上,表面上是在巡查,实则是在观察那些与杨彪关系密切的考官的一举一动。
\n
而对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