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他记得曾经下诏允许远徙巴陵的沈氏族人返回故乡,没想到他们竟然没走。
\n
“当初去的时候数千口人呢,几年下来,开荒的代价已经付了,眼见着宅院起来了,稻田丰收了,想走没那么容易。”裴灵雁说道:“不但没走,还有人把家眷从吴兴接来呢,沈家已是巴陵郡第一豪强。”
\n
邵勋点了点头。
\n
巴陵就是岳阳。晋末曾短暂设立湘州,辖八郡,其中并无巴陵。后世唐代设武昌军节度使,辖岳州,荆南节度使则不辖此地,直到五代时岳州为刘建锋、马殷袭取,从此岳阳归属湖南,变动很小,不得不说是一桩异事。
\n
这是一个好地方,前提是开发出来。
\n
就目前而言则不怎么样。沼泽遍地就罢了,关键是湖泊面积忽大忽小,溢流区很大、很强悍,洪灾频发,说明当地水利设施严重匮乏,开发程度很低。
\n
大侄子邵慎在巴陵办了个庄园,一口气扩地三百顷,据闻开发出来的不过七八十顷,安置了他不知道从哪里搜罗的三四百户庄客。
\n
曾经北送过一批稻谷回汴梁。邵勋犹记得大嫂那骄傲的神情,仿佛在说他儿子有出息了,给娘吃南方送来的稻米。
\n
可惜大嫂已经走了,她人生的最后时光应当是很幸福的,一儿一女都过得不错,儿媳孝顺,孙辈绕膝,并无太多遗憾。
\n
沈氏族人聚居地离邵慎庄园不远,都在洞庭湖畔的巴陵县,裴氏则在巴陵县南境,靠近罗县的地方。
\n
这三家若能在当地好生经营,扎根几代人,巴陵郡一定会大有改观,不用像个野人一样看鳄鱼龇牙了。
\n
“今年夏收后,可能会有一批人去江陵。”裴灵雁又道:“江夏、竟陵、南三郡虽在江北,却是你说过不度田的地方。他们大概是张罗买卖去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