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的,尤其是那些富有战斗经验的薛家部曲。
\n
“六弟,东宫左右二卫盔甲鲜明,阵列整肃,非强兵耶?”邵勖笑问道。
\n
当着垣喜、刘达等人的面邵瑾也不好说什么,只笑了笑,道:“兄长来定襄几日了?”
\n
“月初来的,刚从榆林县(今托克托十二连城乡)回返。”邵勖说道。
\n
“我闻榆林地近库结沙,似是民户不丰?”
\n
“定襄四县,户口主要集中在定襄、盛乐二县,榆林、河滨人不多的。”
\n
“总共多少人了?”
\n
“17200余户、72600余人,多是军户。”
\n
邵瑾明白了,定襄七万多人基本都是外迁来的,以军户为主,大头便是红城镇了。
\n
对这些人,朔州是没有完全的管辖权的,得和兵部商量着来。
\n
“兄既来营田,想必觉得此处土甘水活,大有可为?”邵瑾又问道。
\n
“六弟将来可要留意了。”邵勖说道:“定襄、五原、朔方、河西四郡皆沃土也,且不缺水,若能好生经营,军粮断然无虞。唯需注意两点——”
\n
邵瑾听到这话,心中微微感动,直到这时候,三兄还在为他考虑。
\n
“其一便是天气。”邵勖指着北方连绵的阴山,道:“有此山在,定襄温润了许多,但这年月天气愈发寒冷,时而降霜。兄以为定襄、五原等地不要急着种麦,可多种粟、穄。尤其是后者,土人谓之‘糜子’也,最短八九十天就能收获,虽亩产不丰,但比绝收强。”
\n
定襄这地方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照理来说是上好的农业区,可养活大量人口。但因为靠近阴山,在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