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防,而今已有三十九防有学堂。”
\n
邵瑾听了频频点头。
\n
比起上一次来,并州似乎又有所发展,至少办学搞得不错——当然,这也和朝廷大力贴补离不开。
\n
“还差二十五防未有学堂。”邵瑾叹道:“将士勤苦,岂能没点好处?孤回京之后,定要奏明天子,请拨发钱粮、选派蒙师至此。”
\n
州郡官员们听了还没什么,但府兵将领们却喜上眉梢,连声称谢。
\n
“无需如此。”邵瑾将他们一一扶住,然后又问道:“并州二卫可有少年俊彦入太学、国子学?”
\n
“太学没有,国子学则有。”邵杰介绍道:“每岁少则七八人,多则十二三人。历年下来,试通三经者七人,试通二经者二十一人,试通一经者近百。”
\n
邵瑾听了半晌无语。
\n
武人子弟读书,终究还是差了。
\n
这么多年了,试通二经当上九品官的才二十一个,试通三经当上七品官的只有七个,通三经以上者一个没有,估计得让士人笑掉大牙。
\n
而且,虽然父亲对太学、国子学一视同仁,但实际上还是太学出身的官员更让人另眼相看,国子学似乎隐隐低人一等,发展前景不是很好,盖其多勋贵、武将、胡酋子弟。
\n
“武人子弟都愿意读书吗?”他忍不住问了一句。
\n
“殿下。”太原太守杜綝上前一步,说道:“这两年愿意读书的人多了起来。”
\n
“为何?”邵瑾问道。
\n
“立功受赏的机会少了,武人那条路不好走。”杜綝回道:“故有人愿意搏一搏读书这条门路。”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