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就像枚果核,外壳坚硬,内里虚弱得一塌糊涂。”中尉司马吕罕大笑道。
\n
众人正在吃饭,吕罕手里拿着个牛腿骨,好不痛快。
\n
高句丽人舍不得杀的牛,我来帮你杀。
\n
舍不得吃的鱼干,我来帮你吃。
\n
“其实本没那么虚弱的。”潘诞盯着瓦罐里正在炖煮的蘑菇、野菜、鱼干大杂烩,说道:“崩掉拷讯之时,贼官不是说了么?精壮都被拉去襄平道了,依城而守,阻遏大军。木底道以守为主精兵不多,木底城又折了大半,催阵堡、高尔山还分去部分人马,这就没人了。高句丽想御敌于国门之外,可一旦国门失守,内里就很空虚了。大王,臣以为无需守御此城,直接绕至襄平道,前后夹击高钊,大事定矣。”
\n
邵裕却沉默不语。
\n
高句丽有多少所谓的“精兵”,到这会差不多有个定论了:五万。
\n
而他们这种所谓的“精兵”,在梁军看来十分可疑:器械甲具很一般,本身并不是职业武人,平日里散居各城种地,战时征召,也就是农兵。
\n
当然,农兵的战斗力也不尽相同。
\n
有的常年不闻兵火,打起来一触即溃。
\n
有的经常上阵,就没那么容易击败了。
\n
高句丽的农兵来源更是非常复杂,有五部酋长的部落兵,有朝廷直属的田舍夫,还有新征服地区的仆从兵,不能一概而论。
\n
这五万农兵之中,超过四万被抽调到了襄平道上,汇合慕容氏残众,依托几座城池,与王师主力对峙,其他地方的兵力就相当吃紧了,“精兵”之外,必须抽调大量老弱助守所以潘诞建议不要分散兵力了,高句丽人没那个能力截断大军后路。
\n
不如全军南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