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乱,百姓就三个地方避难,一个当然是南渡江东了,一个则是凉州张轨,第三个便是幽州王浚了,但王浚不做人,于是又投奔慕容廆。
\n
慕容廆十分欣喜,想尽一切办法安置这些中原士人,并让他们仍旧统领自家部曲,甚至当上官员,连鲜卑人都要归他们管。
\n
而这些中原士人确实展现出了自己治理地方的能力,至少比慕容鲜卑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部落酋帅们强多了,帮慕容廆发展出了昌黎郡,并经营玄菟、辽东二郡颇见成效,让人心服口服。
\n
比如河间刘佩任玄菟太守,杜群兼领辽东相,昌黎太守先为裴嶷,故去后以东夷校尉封抽兼领。
\n
至于几个侨郡,如乐浪、成周、冀阳、营丘、唐国等,全是汉地士人当太守或内史,没一个胡人,底下县令也差不太多。
\n
慕容宗室就只能管管部落,甚至本身部落还要归地方太守钳制,因为他们没有如同刘汉那样设置单于台专管“国人”和“六夷”,制度方面比较粗疏。
\n
内中肯定有矛盾的,只不过被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压制住罢了。
\n
说实话,慕容燕不如刘汉稳定,根子上就注定了,他们没有管理胡汉二元制国家的经验,即便侥幸入了中原,内部矛盾还是会爆发。
\n
慕容廆、慕容皝父子两代对中原士人又过于迎合,体现了很浓重的自卑心理,甚至连军队指挥都经常交给汉地士人,让他们当将领,胡汉兵马皆隶于其下。
\n
原因大概无外乎两点,一是这些北奔的士人在艰苦的环境下,舍弃了很多自身习气,开始变得脚踏实地了,展现出了自己的能力,无论是治理地方还是行军打仗,二是“自古以来没有胡人当过天子”,还是自卑心理作怪。
\n
胡人不入主中原几次,心气是提不起来的。
\n
这会慕容皝召集将佐议事,首先站出来说话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