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高武抬起头,尽量用平稳的语气说道。
\n
老头一听,脸色就有了变化,道:“陈留杂绢三匹,或给一千开平通宝。”
\n
高武心中暗喜,不贵!
\n
不过他已经知道中朝书价降了,于是便讨价还价道:“可能便宜些?我还会买其他书。”
\n
老头不耐烦道:“这还不便宜?你看这书多厚?用的纸多好?若三十年前,此书用藤纸,抄写、校对、装订下来,得要数月,作价十匹绢亦是等闲,还不一定有得卖。”
\n
以前书籍不怎么流通,抄书匠少之又少,盖因读书识字的士人不一定愿意干这活,即便抄书也是为了自己收藏,很少到市面上流通,书籍价格贵得吓人。
\n
当然,与其说书贵,不如说被垄断的知识昂贵。
\n
人们总说寒门学子多么穷,要自己躬耕之类,但他掌握的知识已然是一笔庞大的财富,只不过不太好变现罢了。
\n
而今有了雕版印刷,民间实际上仍然是印刷、抄书并行,书籍价格固然骤降,但仍然是平民百姓难以企及的。
\n
书籍如此,掌握书籍知识的人只会更贵,这便是教育普及的难处之一。
\n
高武自然知道书籍的宝贵,贵一点是正常的,不过关系到钱,仍然说道:“五百钱行不行?”
\n
这老头脾气似乎也不怎么好,直接冷声道:“买不起就不要买。高句丽那等穷乡僻壤,茹毛饮血之辈,也要读书?”
\n
高武脸上血气上涌,道:“高句丽乃海东大国,人食五谷,户口百万,杖翁莫不是过于看轻我辈了?”
\n
“户口百万?”老头哈哈大笑:“十万人顶天了,还种五谷,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