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设枢密院、教练院、供军院之事,外间可有物议。”邵勋放下黄纸,起身踱步,看着门外湛蓝的天空,问道。
\n
“并无议论,时人或不太了解此三院。”侍中羊曼回道。
\n
“没有就好。募兵大行其道,就得有管募兵之衙署。”邵勋说道:“国朝始置门下省,初时亦有非议。些许流言,随他去好了。以中领军、中护军领国中精锐,几无制衡,委实儿戏。”
\n
枢密院、教练院、供军院这种衙门,历史上首现于中唐藩镇割据时期。
\n
长安朝廷置枢密院,德宗后由中官领之,一般还兼任其他职务,如十军十二卫观军容使等,如果不兼任,那就是个跛脚枢密使,在太监武人集团中排序较低。
\n
枢密院只掌禁军调动。
\n
教练院,顾名思义,训练部门。
\n
供军院则是后勤部门。
\n
后两者多现于藩镇,他们没枢密院,但有一个低阶平替机构:都虞候司。
\n
诸衙将如果不出征,在都虞候司打卡上班,没法接触军队,也没法管日常训练和后勤财政,只负责领兵作战,即兵将分离。
\n
北宋就是学的这个。
\n
但这种方式并不能完全阻止叛乱,因为制度是够严密了,但缺少了一个关节环节:风气。在满脑子都是造反思想的人眼里,这种制度无法束缚他们。
\n
在造反累了,不想折腾了,或者满脑子忠君爱国的人眼里,这种制度就是有用的。
\n
制度和风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n
还好,如今的风气还是很不错的。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