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只是“补”,是要等缺的,官缺出现后,还要和其他途径入仕的人竞争这个实缺,不一定真能当官。
\n
不通者等下一年(留级),与后辈同考。
\n
真当上“文学掌故”后,在职满两年,还可以试通三经,通过者可为“太子舍人”,不通者随后辈复试。
\n
“太子舍人”在职满两年后,可试通四经,通过者可为“郎中”,不通者随后辈复试。
\n
“郎中”在职满两年后,可试通五经,通过者“随才叙用”,不通者随后辈复试。
\n
这是曹魏年间的政策,其实途径也很窄,到了国朝后,更窄,很难当官。
\n
晋武帝泰始八年(272),可能是入学的官宦子弟感觉自己被骗了,让父辈起来闹。于是有司上奏,说太学生有七千多人了,怎么搞?
\n
司马炎下诏:“已试经者留之,其余遣还郡国。”
\n
“留”也不一定能当官,事实上这条门路就是非常窄。
\n
理论上来说,从门人一路升级,经十年时间、五次考试,可“随才叙用”,实际上最多到弟子,文学掌故这一关就淘汰绝大部分人了。
\n
因为考试不是唯一入仕的途径,你得不到这个官缺。
\n
而当上太子舍人后,也不需要考试升官了,做点什么不好?成济就是太子舍人,他做的事多大?
\n
“太白是要大兴官学啊。”王衍说道:“武官能通一经都不容易,通二经者少之又少,能通三经堪为凤毛麟角。”
\n
其实,也不是没有变通办法,可以降低难度嘛。
\n
不通过考试肯定是不行的,那样怎么证明你能当政务官?但与太学生用同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